1523机械密封,1527机械密封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1523机械密封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1523机械密封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明朝的佛朗机炮是什么样的火器?

佛朗机炮是一种出现于15世纪欧洲的速射型火炮,于明朝中期由葡萄牙人传入中国,葡萄牙在明朝时被称为佛朗机,故而该炮被冠以佛朗机炮的称谓。

1523机械密封,1527机械密封

最早的佛朗机炮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,当时欧洲的铸炮工艺并不成熟,因而最早的佛朗机炮多是锻造而成的:

后期伴随冶金铸造技术的成熟,佛朗机炮开始采用一体铸造炮身,这一改进极大的降低了成本,促进了欧洲各国海军的发展,海上争霸逐渐开始兴起。

佛朗机炮作为一种后装滑膛炮又名子母炮,因而其结构大致可分为三部分:滑膛炮管开放式炮腹子炮

按照炮管的口径,可将佛朗机炮分为三类:

采用子母分离式结构,发射时先将火药和炮弹装入子炮中,而后把子炮装入开放式的炮腹中并用炮栓将其固定,最后点燃引信完成发射,一门炮经常配合多个子炮使用,每次发射只需更换新的子炮即可,射速极高。

采用子母式的特殊结构使得佛朗机炮优点十分突出,在以下几个方面都超过同时期的其它火炮:

佛朗机炮的缺点和它的优点一样突出:

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,才使得佛朗机炮最后逐渐被红夷大炮所取代。

佛朗机炮尽管还有不少不足之处有待改进,但瑕不掩瑜,凭借其高射速的优势就足以称得上是一款优秀的武器。同时,其在武器发展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,金属定装弹药和炮栓的雏形已经在佛朗机炮上有所体现,这就为此后采用金属定装弹的后装火炮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准备。

佛郎机炮,其实就是欧洲15世纪盛行的后膛长炮。

继15世纪之后,火炮的发展进入了快速阶段,欧洲的军事家们很快就发现,火炮这种新东西,不仅仅在攻城战中威力四射,就是在野战中,也是不容小觑的大杀器。

不过像巨型火炮这种大家伙,在野外战场实在是不咋方便。而一般的中小型火炮装填速度又太慢,因此当时的野战陆军急需一种能够提高射速的新式火炮。

在这样的环境下,就催生出了这种提前填充好子炮的后装火炮。

不过由于没有机器工业的保证,因此后膛长炮的气密性着实堪忧,也就影响了火炮的射程。

而射程则是决定了炮战胜负的一个关键要素。

所以,后膛长炮实际在陆战中并没有那么受欧洲军人的欢迎。经常也就是被安置在一些简陋的要塞中做轻火力掩护。

不过俗话说,当老天为你关闭了一扇门,就会为你开启一扇窗。当后膛长炮在陆战中逐被淘汰的时候,海面上的水手们却发现了这种火炮的优势。

因为是后膛换弹,所以水手可以在船舱中无须拉回火炮进行装填(当时的舰炮装备尚不完善)。而且射程也算不错,威力十分可观,钉上楔子之后也可以很好的稳定气密性。故而开始在战舰上大批量装备这些后膛火炮。

也正是如此,大明才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后膛火炮。

明朝的佛郎机炮,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仿制火炮,亦是明中后期重要的军备之一。

正德末,其国舶至广东。白沙巡检何儒得其制,以铜为之。……以子铳五枚,贮药置腹中,发及百余丈,最利水战。驾以蜈蚣船,所击辄糜碎。


一般认为,佛郎机炮是在明朝正德至嘉靖年间,传入我国。正德十二年(公元1517年),刑部尚书顾应祥便在广州锚泊的葡萄牙船上,见过这一舰炮。嘉靖元年(公元1522年),明军在广东新会的西草湾之战中缴获了这一舰炮。

因为佛郎机炮比明军当时所用的大型火铳有较多的优越性,如发射速度快、散热快、更换快等。所以明朝军器局和兵仗局便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,并在嘉靖二年(1523年)仿制了32门,配备给驻边部队

并在仿制的过程中,明朝的工匠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,对佛郎机炮进行了改造,生产了大佛郎机和铅锡铳的小佛郎机等。


并在嘉靖七年、嘉靖二十二年、嘉庆二十三年、嘉靖四十三年进行多次制造和升级,甚至还造出了铁制的佛郎机,至此佛郎机成为明军主要装备之一,也成为我国古代史上火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
不过佛朗机也并非完美的武器,最致命的便是气密性太差。佛朗机炮的子炮与炮腹间存在较大的缝隙,这直接导致了气密性差,在发射时容易气体泄漏,甚至有炸膛的危险。

当然,这也和古代的生产技术水平有关。不过佛郎机炮符合彼时大明军对的现实需求,所以明朝人迅速掌握了这一制作技术。佛郎机炮也在战争中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,如在与日本的较量中给予日军痛击,被日军称之为国崩,其威力可见一斑!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523机械密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1523机械密封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